你有跟上「台灣感性」的拍照風潮嗎?從韓國開始逐漸流行起來的「#대만감성」,是他們在社群中經常用來形容台灣的模樣,韓國快節奏加上高壓的社會,台灣復古、懷舊的氛圍,反而受到許多韓國人的喜愛,亂中有序的招牌、有人情味的巷弄、街道、斑馬線,反而更能引起共鳴,成為另一種慢步調的美。
韓國人眼中的 #台灣感性,不需要多遼闊壯麗的景色,而是尋找貼近生活的美感,透過鏡頭捕捉平凡卻生活化的一面,反而別具一番風味與故事性,並充分展現出台灣的特色與溫暖,也進一步讓身在台灣的我們,也試著去觀察、尋找貼近日常畫面裡的那些小確幸。
跟大家分享 5 個小技巧,告訴你該「拍什麼」「怎麼拍」,一起從自己最熟悉的場域裡,用影像記下那些台灣專屬的溫柔日常,也進一步好好看見隱藏在生活的美好畫面。
台灣感性很大一部分來自「溫度」的呈現,而這些動人的畫面往往會藏在時間留下的痕跡裡,磚牆搭建的咖啡廳、手寫的早餐店菜單、斑駁卻熟悉的公車站牌,對我們來說習以為常的一切,其實都是時光的堆積下,乘載著記憶的寶藏。
想拍下這些迷人的場景,首先需要:暫時放慢腳步,放下手機,用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一切,不因為太過熟悉的關係,而放棄再去捕捉身邊的美好,也才有機會在每天都會經過的那些地方,找到不一樣的發現,放大那些微小的溫柔。
我們常說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」,而這句話,不只是浪漫的讚美,更深深刻畫出台灣特有的感性與日常溫度,也成為許多台灣攝影作品中最動人的主角。比起遼闊的風景照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:街頭巷尾的招呼聲、攤販與顧客的眼神交流、長椅上低聲細語的聊天...等,這些熟悉又自然的場景,正是台灣攝影中最能打動人心的元素。
其實不需要多複雜的情境,試著觀察生活中微小卻真實的互動,不用刻意擺拍,只要耐心去等待一個畫面自然地出現,這些不經意形成的瞬間,就足以構成一張有溫度的作品。
除了捕捉好的畫面以外,利用好的氛圍感來鋪陳感性也是一大加分項目,而打造氛圍感的方式就是透過「觀察光」,像是:光線打在建築的陰影、自然形成的光暈、或是整體照射下的柔和色調,都可以讓畫面更加立體有層次。
拍攝台灣感性的照片時,也不需要強光或太過強烈的對比,反而是掌握好自然光的方向與特色,就是讓日常變得特別的魔法。早上的光線柔和而明媚,畫面呈現出活潑的感覺,黃昏則更偏向溫暖色調,能帶出更多情緒與故事
要打造台灣感性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情感的連結,所以拍攝時也可以刻意地留白,讓畫面保持乾淨,只凸顯拍攝重點,空白的呈現可以保有延展與想像空間,由觀者自由捕捉照片中的特點,打造自己的聯想空間,投射到自己的故事裡。
舉例來說:巷口的郵箱看似平凡,但他乘載的是數以萬計的回憶,在拍攝街景時,將重點視覺聚焦在郵箱上,反而可以給觀看的人空間,去回憶屬於自己收到一段信、一件包裹的故事,這張照片也不再平凡,而是紀錄著每一個台灣人共同卻也獨特的故事。
不知道從何開始捕捉你的「台灣感性」的話,建議可以先設定拍攝的主題,用系列作品的方式來拍攝,舉例來說:選擇同一條街區建築,或是同一條街區的店家進行拍攝,透過同一個主題去觀察,反而可以放大細節,捕捉更多微小的變化與特色。
台灣感性不是單一個場景、一張照片可以去定義、解釋的名詞,而是要透過與這個地方更多的互動與對話,去發現其中感性、值得紀錄的一面,培養細微觀察的能力,也可以讓你看見世界的視角,變得更加柔軟、動人。
如果有長期在記錄台灣的樣貌,建議可以使用相片書將所有照片集結成冊,映畫本書頁能 180 度完全攤平,美術厚卡紙霧面呈現,是許多人選擇製作攝影集的首選。
明信片、相片沖印尺寸較小,印出來後適合隨身攜帶收藏。明信片可以印出不同景色分享給重要的親朋好友,相片沖印有亮面 / 霧面兩種呈現效果,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紀念方式。
想要將拍下台灣風景在家展示,推薦可以製作無框畫或是海報產品,放大美好裝飾牆面,也透過好看的照片,為居家環境打造更溫暖、溫馨的氛圍。
感性的定義可能會比較偏向個人感受,但也代表著他有很大的描繪空間,比起單一的畫面,可以用更多的方式去引發共鳴,而你身邊的平凡日常,都可以是台灣共同回憶的一部分。從現在開始,仔細留意身邊的美好,一起尋找身邊的「台灣感性」吧!
延伸閱讀
點點印《定格旅行的意義》攝影展邀大家一同欣賞鏡頭下的旅人故事
將旅行的意義實體化,7 種方式記錄旅遊回憶
六種基礎排版技巧,自己也能編出質感相片書!
用「快拍卡」紀錄日常,捕捉生活中的微小幸福!